在我八歲的時候,收到了一部能玩俄羅斯方塊的黑白游戲機,雖然后來我知道這是盜版的,但仍然不可自拔的沉迷其中,這也是我在游戲旅程的啟蒙之作。
玩的時候應該就是這個表情
迄今為止,俄羅斯方塊仍是游戲史上最暢銷的游戲,銷量超過第二名我的世界56%,很難想象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一款電子游戲能取得如此成績,但他從誕生到發行,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艱難歷程,就讓我們通過《俄羅斯方塊》這部電影簡單的了解一下。
1984年6月,阿列克謝·帕基特諾夫從拼圖中獲得靈感,發明了以四個小方塊為基礎的小游戲,他們可以排列成直線、z字、拐杖等形狀,通過排列組合進行消除,游戲推出實現了小范圍的風靡。
受制于八十年代蘇聯的時代背景,阿列無法將游戲發行,這也就有了本片主角防彈軟件創始人亨克·羅杰斯為俄羅斯方塊費盡心血的奔波。
其實在羅杰斯爭取俄羅斯方塊的發行權之前,俄羅斯方塊已經通過其他方式進行了發行。首先發現這款游戲商機的是仙女座軟件的斯坦恩,他與阿列的上級部門elrog簽訂了一份不完整的合同(這也是后期推翻斯坦恩擁有俄羅斯方塊發售權的證據之一)。
斯坦恩并沒有獨自制作發行能力,所以他又將發行權轉售給鏡報軟件,鏡報軟件又先后出售給世嘉和雅達利公司,但斯坦恩的合同存在漏洞,也讓羅杰斯嗅到了能夠另辟新徑的機會。
用影片或是文字是無法將俄羅斯方塊復雜的版權紛爭闡述清楚的。影片以羅杰斯為主視角,通過多家公司的競爭以及蘇聯的時代背景較好的展現了游戲發行之前艱難歷程。
但在歷史上,俄羅斯方塊的版權糾紛則更加復雜,斯坦恩至死仍堅持是自己先取得了俄羅斯方塊的版權,鏡報軟件甚至和任天堂訴至法庭,但這絲毫不影響游戲對世界的影響。
2014年的最后一天,俄羅斯方塊從任天堂正式下架,它取得了全球正版發售52億份(不包括前期其它公司發行的版本和自行下載),獲得下載次數最多、被移植次數最多等九項吉尼斯紀錄。
俄羅斯方塊之父阿列克謝在蘇聯解體后,移民美國,與亨克·羅杰斯創辦了藍色行星軟件公司,兩人的友誼也延續至今。
#俄羅斯方塊##推薦好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