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3》是由Electronic Arts旗下的DICE開發并于2011年發行的第一人稱射擊游戲。它以當時視角下的2014年世界為舞臺,描繪了一場現代戰爭,包含單人戰役模式、合作模式以及多人對戰模式。如今,據前開發者透露,《戰地3》最初是作為“類MMO游戲”開發的。
制作游戲行業紀錄片視頻的知名油管頻道Noclip,采訪了曾參與《戰地3》開發的開發者。這位開發者就是曾擔任該作單人模式首席設計師的David Goldfarb。采訪中揭示了當時在DICE開發該作的一些幕后故事。
David Goldfarb于2007年8月加入DICE。他當時參與了《戰地:叛逆連隊》與《戰地:叛逆連隊2》的開發。但當時受《使命召喚4:現代戰爭》發售的沖擊,DICE決定為了提升品質,將《叛逆連隊》的開發周期再延長數月。
在《叛逆連隊2》開放的同時,DICE內部還有一個龐大的項目在并行進行。據他所述,這就是“最初構想的《戰地3》”。Goldfarb表示,當時的這個項目與最終成品的《戰地3》完全不同,它是一款更接近MMO的作品。該項目代號為“威尼斯”(Venice),是花費數年時間打造的主力項目,計劃成為一款能體驗大規模戰場的類MMO游戲。
然而,據David Goldfarb透露,“威尼斯”項目在游戲設計基礎尚未穩固的情況下最終被取消。之后,完成《叛逆連隊2》開發工作的David團隊中的大部分成員被分配到取代“威尼斯”的新《戰地3》項目中。該項目旨在打造“足以匹敵《使命召喚》的作品”,由三個團隊分工協作推進。如前所述,David負責領導其中負責單人戰役的團隊。
據他所述,一些從被取消的“威尼斯”項目中回收的資源(如3D模型等)也被用在了《戰地3》中。其中之一就是戰役模式任務“戰友”(COMRADES)中的巴黎街景。
《戰地3》作為首周銷量即突破500萬份的大熱作品而聞名,而它最初是作為“類MMO游戲”歷經數年開發的這段歷史,著實引人入勝。此后,《戰地》系列依然作為對戰型FPS延續至今,而曾經構想過的大規模戰場MMO等想法,似乎依然被束之高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