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群英傳2中,陣型一直都是個可有可無的存在,畢竟在2代的游戲機制里,各種陣型根本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只要將武將放在士兵前面,或者發出全軍突擊的命令后,所有陣型的效果都差不了太多,但它們之間還是存在克制與被克制關系的。
老玩家們都知道2代中共有9種陣型,分別是方形陣、圓形陣、錐形陣、雁形陣、玄襄陣、魚麗陣、勾形陣、沖鋒陣和箭矢陣,小編最常用的通常是沖鋒和箭矢這兩種,玄襄陣偶爾也會讓軍師們攜帶弓箭兵使用。
可能是群英2的陣型不太受重視的緣故吧,之前玩的時候一直沒察覺到異常,直到今天玩《吞食孔明傳》時,忽然發現里面的陣型有個魚鱗陣,隨即又查看了《三國志》、《幻想三國志》等游戲的陣型,發現除了群英傳中叫做魚麗陣,其他游戲中只有魚鱗陣,這不禁讓小編起了好奇心,魚鱗和魚麗是同一種陣型嗎?
小編搜遍了網上的資料,也沒查詢到魚鱗陣和魚麗陣是否屬于同一種陣型的實質性證據,只好將他倆分開查詢,在自己作比較了。
從圖片中可以看出這兩個陣型的布陣方式差異很大,而百科中對它們的解釋也不相同:
魚麗陣:古代將步卒隊形環繞戰車進行疏散配置的一種陣法。
魚鱗陣:大將位于陣形中后,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結,分作若干魚鱗狀的小方陣,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屬于進攻陣形。
相比之下魚鱗陣的防守似乎更加厚實,進攻也呈尖狀,屬于攻守平衡的一種陣型;而魚麗陣則一字排開,看起來更適合全軍出擊進行大規模混戰。
從歷史角度來說,根據《左傳》記載,魚麗陣是先秦時期鄭國的公子元在繻葛之戰中,為了戰勝周恒王的聯合軍而創造出的一種陣型。
這種陣型非常適合春秋時期的車戰,即戰車在前沖鋒,步兵環繞在戰車周圍以便彌補戰車的縫隙,對敵軍進行有效的殺傷。
首次亮相的魚麗陣在敵眾我寡的劣勢下創造了奇跡,幫助鄭國以少勝多贏得了繻葛之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