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銀河中的皈依級艦船在游戲中的特點是靈活機動性,在游戲中我們應該怎么樣進行皈依級艦船裝配推薦,下面就是具體的裝配攻略,有著不同的搭配,下面就是關于pve和pvp的攻略,大家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搭配了。
艦船屬性艦船性能
T1級護衛艦,擁有2個組件槽,3個裝置槽和3個武器槽
戰術組件:當剩余能量高于60%時,所有抗性提升10%,基礎航速增幅15%;當剩余能量低于60%時,傷害提升15%
超級裝置:對12KM內指定目標發射激光,造成951點傷害,該激光束會折射周圍最多3個敵方目標,每次折射傷害衰減40%(傷害和駕照等級相關,該數值為滿級駕照傷害)
駕照加成(圖中為最高等級駕照數值加成):
①小幅提升超級裝置性能;
②激光炮冷卻時間減少;
③艦船的體積系數降低;
④艦船能量的自然回復速率提升;
⑤艦船的躍遷穩定值提升;
⑥離子推進器的能量消耗降低;
⑦離子推進器的推進速率提升
艦船性能分析
皈依級護衛艦續航能力強大,靈活機動,具有范圍攻擊能力,能良好的適應偵查任務和小規模戰斗。
艦船裝配推薦
從皈依級的戰術組件來看,剩余能量比例是否高于60%可以決定獲得哪種屬性加成:偏重PVP的抗性航速提升或偏重PVE的武器傷害提升。因此,裝配思路也是圍繞這一特性而展開。
在PVP中的核心便是“如何讓當前能量穩定在60%以上”,畢竟10%的所有抗性提升的加成效果不俗,與之相比,組件中T1R1的自適應屏障增強器效果都略遜一籌。此外,在大規模戰斗中護衛艦往往不需要承擔過多的輸出職責,為了維持能量的穩定,當其有可能跌破60%大關時也可以選擇不開火來有效保證該加成效果不被攻擊加成取代。
不同于曾經提到過的同級別護衛艦雨級在駕照加成中擁有隱形裝置加成的戰術思路指向,皈依級護衛艦的駕照加成里并未清晰展現其戰略中的定位和作用,因此便需要通過已有信息進行整合判斷,從而準確定位出它在PVP中的戰術地位。
在皈依級駕照加成里較為明顯的信息指向有兩條:一是艦船的躍遷穩定值提升,二是離子推進器的推進速率提升。前者意味著艦船不容易受到躍遷干擾,后者意味著在離子推進器啟動時艦船會獲得更高的速度加成。因此,更快的速度、相對于其他艦船來說更為穩定的躍遷穩定讓皈依級在戰術中被定位為“躍遷干擾”的存在。
在《第二銀河》的世界中,提供了兩種躍遷干擾裝置可供選擇,分別是:
短距躍遷核心干擾器:初始射程15KM,激活效果:使敵對目標受到2點強度的躍遷干擾,持續30秒。
長距躍遷核心干擾器:初始射程30KM,激活效果:使敵對目標受到1點強度的躍遷干擾,持續30秒。
那么這兩種該作何取舍?還是全都裝配?
在PVP中要綜合考量多種因素,如敵方可能攜帶可以使目標艦船能量消散的能量摧毀光束發射器,這就意味著一旦碰到這樣的敵人,皈依級的能量將會被大幅度消耗,從而喪失抗性和速度的加成,增加了生存的壓力。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出現,裝置槽中除了核心的小型離子推進器以外,還需要裝配小型能量回充器來保證能量可以穩定在60%以上,這樣留給躍遷干擾裝置的槽位便只剩下一個,所以便要做出取舍。基于艦船的推進器速率加成,可以快速接近目標達到干擾的目的,因此可以選擇干擾強度更大的短距離核心干擾器。
由于T1級護衛艦只有2個組件槽,按照躍遷干擾的常規配備,往往需要在組件槽中配備輔助的速度加成來保證干擾效果的穩定,但皈依級的離子推進速率加成彌補了這一點。且推進器冷卻時間較短,相對于提升速度,在組件槽中彌補艦船護盾的質與量性價比更高。
因此組件槽中的方案便是由護盾量和護盾抗性構成,在護盾量方面選擇效果更為明顯的小型護盾繼電器,由于并不裝配護盾回充裝置,不需要考慮其負面效果的影響。此外由于皈依級是天啟帝國護衛艦,其動能抗性較低,在護盾抗性方面選擇動偏阻效應放大器,通過駕照效果加成來抵消部分艦船體積系數提升的負面影響。
PVP裝配推薦
組件槽:小型護盾繼電器、動偏阻效應放大器
裝置槽:小型離子推進器、小型能量回充器、短距離核心干擾器
武器槽:小型狙擊激光炮
PVE的核心裝配思路便是站樁輸出,最理想的狀態是“將能量控制30%以上,60%以下”,既達到傷害加成的目的,又不至于沒有能量使用裝置。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組件槽中的裝配選擇無需選擇普通PVE裝配思路中的能量回復增效器,用提升傷害效果的激光散熱組件取而代之,同時武器槽中選擇傷害更高的格斗激光炮,最大化PVE收益。
在裝置槽中,沿用傳統方案思路采用傳統方案中的小型離子推進器+小型護盾回充器+小型能量回充器。裝置槽中小型護盾回充器存在的意義便是自主地掌控能量變化,同時避免敵人較多,能量供給不足的局面。
PVE裝配推薦
組件槽:激光散熱組件、加強型護盾通量線圈
裝置槽:小型離子推進器、小型護盾回充器、小型能量回充器
武器槽:小型格斗激光炮
背景
皈依級護衛艦的背景可以追溯至摩西那還未更名為天啟的年代,其曾經被稱為“圣血”,以高機動靈活性著名,也是在第一次銀河戰爭中兵臨斯瓦羅斯城下的傳奇艦船。到了B.G.1123年,第一泰坦帝國的締造者、帝國首相的摩西那親王下令將“圣血”更名為“皈依級”,同時皈依級也進行了帶有宗教性質和皇室色彩的涂裝,自此奠定了摩西那人艦船繁復高調的設計方式。
在此后不斷的更新換代和隱晦的政教博弈中,皈依級被逐漸遺忘,直到第二泰坦帝國的建立者泰格斯大帝在A.G.7年頒布《墨伽拉敕令》,確立真神教為國教,該艦船才再次被提及。研發人員通過保留下來的設計風格盡可能的還原了皈依級的外形,并在可收縮的前端搭載了復雜的電子組件,提升艦船的各裝置的運行效率。在此后鎮壓異教徒的“天罰之月”中,皈依級作為杰出的護衛艦,在“真神之劍”軍隊中大放異彩。
后來皈依級幾經改良,進一步提升了火力系統,外裝甲也進行了全面升級,采用多焦點陽極激射器,通過控制反射的陽極射線實現多目標攻擊。而自適應能源調配系統則采用能源分割模式,自動將能源根據協議分配給推進和武器系統的裝置,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如今也是天啟海軍最常見的護衛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