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吒之魔童鬧海》(下稱《哪吒2》)全球票房突破170億元后,其出品方光線傳媒于昨日(4月24日)宣布正式進軍3A游戲領域。公司計劃組建全新游戲團隊,首款作品將以中國神話為題材,預計三年內推出。這一決策標志著光線傳媒從影視巨頭向泛娛樂集團的戰略轉型,但也引發行業對國產3A游戲開發能力的深度討論。
公司曾于2008年投資游戲公司,推出《烈火戰神》等產品,但此次直接組建團隊開發3A游戲尚屬首次。據透露,首款游戲開發成本或與《哪吒2》電影制作相當,每分鐘投入約200萬元。
不是洛克王國烈火戰神,是下面這個頁游↓
然而,國產3A游戲的開發難度不容小覷。以《黑神話:悟空》為例,其開發周期長達6年,總成本約3億至4億元,每小時內容開發成本高達1500萬至2000萬元。對比之下,光線傳媒缺乏3A開發經驗,且國內僅有《黑神話:悟空》成功破圈,其余項目仍在研發中。
玩家對光線傳媒的擔憂并非空穴來風。2019年《大圣歸來》游戲改編的失敗案例仍歷歷在目:該作由索尼、十月文化等聯合開發,卻因玩法單調、優化不足遭遇差評,連帶知名UP主敖廠長的測評翻車,暴露出IP改編在工業化能力上的短板。業內專家指出,影游聯動失敗多因“重IP輕質量”——資本追逐短期收益,忽視游戲核心體驗,導致多數作品淪為“換皮”產品。
玩家群體對光線新作態度分化。部分人期待“黑神話級”的國風3A,認為《哪吒》IP與神話題材契合動作冒險玩法;另一部分則擔憂“趕工暴雷”,呼吁學習《黑神話:悟空》團隊對品質的堅持——即便DLC《再起》《此去》因工期壓縮分拆發布,仍通過劇情重構保障體驗完整性。
獅駝嶺被砍內容,不知道會不會做進DLC↑
光線傳媒的3A之路,既是中國文娛產業升級的縮影,亦是對IP深度運營能力的終極考驗。若成功,或可開啟“電影+游戲+主題樂園”的多元盈利模式;若失敗,則可能重蹈《大圣歸來》覆轍,成為資本泡沫下的又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