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幾位游戲開發者和業內人士表示,游戲行業的AAA工作室無法合理應對創造尖端圖形所帶來的壓力——特別是在過去兩年大規模裁員和一些高質量AAA游戲在市場上表現不佳的大背景下。
前Square Enix高管Jacob Navok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很明顯,高保真畫面只對那些40多歲、50多歲的玩家群體產生了影響。但我的7歲兒子玩什么?《我的世界》《Roblox》《堡壘之夜》?!?/p>
盡管這種說法有些片面,但當我們考慮到最受歡迎的游戲大多能夠在中低端硬件上運行,而不是高端PC時,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對于大多數玩家來說,即使擁有高端硬件,也未必會把它推到極限。
相對不太雄心勃勃的在線服務游戲同樣沒有成為優先選擇,尤其是在索尼的《星鳴特攻》和華納的《自殺小隊:殺死正義聯盟》慘敗之后。
《紐約時報》引用了一位獨立開發者的評論,這位開發者對行業現狀提出了尖銳的看法,特別是關于生成式AI的廣泛采用。Vlambeer工作室的聯合創始人拉米·伊斯梅爾(Rami Ismail),該工作室曾推出《廢土之王》(Nuclear Throne)和《天空奇兵》(Luftrausers)等作品,他表示:“在我們還沒弄清楚生成式AI如何工作,以及它將從哪里獲取數據之前,竟然有人認為AI能提供內容,這真的很難理解。”
拉米接著說道:“作為一個行業,我們如何能制作出規模更小、畫質沒那么好的游戲,同時讓開發人員得到高薪卻工作量減少呢?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也許短期內會有所希望。否則,我認為游戲行業正處于一種緩慢的窒息狀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