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圍繞《刺客信條:影》中涉及日本歷史準確性的討論持續發酵之際,一起關于日本歷史認知的爭議事件也浮出水面。日本大學一名自稱為托馬斯·洛克利的副教授,公開發表了關于黑奴在日本舊時代備受青睞的言論,尤其強調了一位名為“彌助”的黑人武士在日本歷史上的獨特地位。洛克利描繪的彌助形象,是一位性格幽默、風度翩翩、舉止高雅的人物,他不僅親眼見證了戰國梟雄織田信長的命運終結,還親手將信長的首級獻給其子織田信忠,完成了象征性的切腹儀式。
此外,他還聲稱彌助在隨后的450年里一直受到日本社會的尊敬與禮遇,這一說法迅速引發了廣泛爭議。然而,隨著調查的深入,洛克利的真實身份與學術背景逐漸浮出水面。令人驚訝的是,他并非歷史專業科班出身,而是法學院的一名副教授,其言論所依據的“歷史事實”也遭到了嚴重質疑。更令人不安的是,洛克利被曝出曾擅自修改維基百科詞條,并將這些未經核實的信息納入自己的著作之中,其行為涉嫌學術不端。盡管洛克利本人否認直接參與了《刺客信條:影》的開發,但有報道指出,他曾作為咨詢專家出現在育碧的播客節目中,為游戲的歷史背景提供建議。
這一發現無疑加劇了公眾對其言論動機的猜測。面對輿論的強烈反響,東京日本大學迅速采取行動,從官方網站刪除了洛克利的個人簡歷,以表明學校對其學術欺詐行為的零容忍態度。同時,日本最大的公共媒體機構NHK也果斷與洛克利劃清界限,全面下架了所有提及該作家作品的藝術和歷史節目,以維護媒體的公信力和觀眾的信任。此事件不僅揭示了學術領域內個別人士的不端行為,也再次提醒我們,在追求歷史真相的過程中,必須保持嚴謹的態度和扎實的學術基礎,任何試圖篡改或歪曲歷史的行為都將受到社會的譴責和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