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兩個月中,日本的玩家圈一直在抵制育碧的開放世界3A游戲《刺客信條:影》的發布。理由也很簡單,因為開發團隊將一位黑人武士彌助設定為主角,這引發了日本本土玩家們的不滿。

事情到了這一步,日本網友認為其中已經涉及歷史和歧視問題

關于選擇黑人武士彌助為《刺客信條:影》主角的原因,育碧曾進行過解釋。他們認為,站在彌助這個黑人武士的角度展開故事,視角會更加獨特。然而連日來,日本網友卻挖出了一個驚天大瓜,將育碧推向了極為尷尬的境遇中。
——彌助是武士的說法似乎是杜撰出來的。

因為跟日本戰國時期的名人織田信長有著從屬關系,彌助在歷史上留下了記錄。不過有關他的記錄相當稀少,在本能寺之變后彌助也銷聲匿跡了。雖然《日本教會史》記載過彌助的只言片語,但從未出現過“武士彌助”的形容。那么這種說法,又是如何流傳開的呢?

通過日本網友的進一步深挖,大家發現關于彌助的武士設定,其實來源于托馬斯-洛克利這位英國外教創作的《傳奇黑人武士彌助》一書。這位在日本教授歷史的外國人,通過互聯網為日本網友人工植入了“曼德拉效應”。

早在2015年,托馬斯-洛克利就在大英百科上以“鳥取トム”的ID創造了“武士彌助”的詞條。而在他所創作的書籍中,他又引用了自己杜撰的詞條。靠著這手左右互搏,彌助的武士形象不知不覺間在玩家心中建立起來,并出現在了《仁王2》等游戲中。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這本書還有日本媒體邀請托馬斯-洛克利做過一檔訪談節目《黑武士:侍奉信長的非洲武士彌助》,但目前這檔節目的相關資源已經被下架。主辦方似乎也意識到了,自己點了一顆雷。

隨著事態的發酵,越來越多人獲悉此事。而托馬斯-洛克利本人并未作出任何辯解和回應,轉而刪除了自己在社交平臺上的所有內容動態“退網跑路”了。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彌助的處境變得愈發難繃。

不過,大家別覺得這件事魔幻,實際上在游戲圈“杜撰歷史”是有先例的。2022年,一位ID叫“折毛”的中國玩家,為了讓自己在游戲中扮演的特維爾公國(俄羅斯境內)更有優勢,就在維基百科上創造了“卡申銀礦”。

期間為了加強真實性,“折毛”用百萬字的內容創造了原本并不存在的古俄羅斯歷史,一些不明真偽的高校歷史系學者和教授在資料中,甚至都引用過她編寫的百科內容。離譜程度,比“武士彌助”有過之而無不及。

此番伴隨著彌助的武士身份被剝離,育碧以彌助為主角開發的《刺客信條:影》變得愈發站不住腳。相較于《仁王》中有正史背書的白人武士三浦按針,彌助作為游戲主角具有先天不足。

當前,距離《刺客信條:影》的正式發布僅剩4個月,很難想象事情將會如何收場。那么大家對于這起事件,又有什么想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