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石狂潮》,英文名又可譯為“鉆石熱”,最早相關內容能追溯到1871年南非的金伯利小鎮。
我們不知道GAMELOFT究竟是出于一種什么樣的考慮將一款冒險解謎游戲套上了“鉆石熱”的題材,而其中“吳哥窯”、“西伯利亞”等耐人尋味的地圖命名也讓人眼前一黑,或許他們當時在制作這款游戲的時候只是覺得這樣起名字比較好玩。
這樣一款充滿謎團的無厘頭游戲在2007年由GAME LOFT正式發行,僅一年之內便成為了諾基亞裝機自帶游戲,其地位一時間與《貪吃蛇》不相上下。
“流氓廣告”的源頭
在2020年秋冬時節,你或許會經常在QQ空間、貼吧等平臺中看到這樣一條廣告:一個人被關在封閉空間,移動機關讓他逃脫......
然后還會配上一張看上去很有趣的像素游戲配圖;
但當你真正點開這條廣告去下載游戲的時候,你永遠都只能下到一款帶自動尋路的換皮mmo手游。
從智能機出現后,wep網頁端鋪天蓋地的“林子聰傳奇”不見了,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手機端山海經斷智廣告,和更惡劣的素材盜用流氓廣告。
《鉆石狂潮》的游戲截圖就是被盜用的素材之一,這種情況在2020年下半年尤為嚴重。
那怪獸叔要做的,就是撥亂反正,詳細來給大家講講這款游戲的來龍去脈以及游戲的具體內容。
奪鉆奇兵
塞班時期的GAMELOFT分公司幾乎遍布全球,他們在手游領域的統治力與地位要遠超家族企業另一家公司——育碧在PC端與主機端的建樹。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2007年GAME LOFT保加利亞分公司與沙特阿拉伯分公司共同制作了一款冒險解謎游戲《鉆石狂潮》。(同時發行于塞班和PC端)
當時官方對于《鉆石狂潮》的簡介是:你可以將這款游戲看成《古墓麗影》與《尋寶小子》(注①)的結合版,玩家將扮演一名和印第安納·瓊斯類似的冒險家,探索吳哥窟叢林中充滿陷阱的寺廟、巴伐利亞的城堡和西伯利亞冰封的修道院。
游戲的最開始玩家需要從一幅名為“吳哥窯”的大地圖中通過各個關卡,在此期間收集場景中的紫色鉆石、比較難獲得的紅色鉆石和部分特殊道具。
在闖關途中,游戲設置了多個檢查點,以確保玩家操作失誤后不會在某個角落無法動彈而壞檔。
每一幅大地圖每一個關卡都有不同的設計,有時你需要找準時機躲避毒蛇攻擊,有時你需要用錘子擊碎冰塊。
包含教程關與隱藏關在內,《鉆石狂潮》總共有50個關卡,而這款游戲的大小僅有6.26MB。
(隱藏通道)
本作的操作與機制不算簡單,甚至有些解謎部分是需要玩家舍棄收集寶石、先到后續關卡拿特殊道具才能回來全收集完的。
(沒有錘子這里的東西拿不到)
相比與現在動輒1個G以上的手游,很難想象6.26M的游戲能帶來這么高的趣味性;
我想,這也是為什么GAME LOFT在當時如此成功,為什么《鉆石狂潮》可以成為諾基亞裝機必備游戲之一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