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桃園結義相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劉備是大哥,關羽是二哥,張飛是三弟。為什么是這樣的排序哪?一般來說,結拜兄弟是以年齡大小為標準,最長者為老大,依次排序,謂之“序齒”。《三國演義》中說是“拜劉備為兄”,暗示并不一定劉備歲數最長。
根據有的歷史學家后來考證,三人年齡大小,順序排列應是關劉張,而不是劉關張。陳壽編著的史書《三國志》中《先主傳》沒說劉備的生年,僅說他死于章武三年(223),時年六十三歲。先人計算年齡都算虛歲,因此劉備生于漢恒帝延熹四年(161)。據錢靜方先生所著《小說從考》記載,康熙年間關羽家鄉出土的關候祖墓記知,關羽生于漢恒帝延熹三年(160),即長劉備一歲。
中中跡象表明關羽最長,可為啥劉備做大哥呢?在中國傳統政治權利的締結中,是以血緣為核心的。也就是以直系的血緣而連綴成的網絡。姓氏是血緣的符號,劉備正是憑借者頭頂上的劉字,到處吹噓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的出身,到處利用自己的身份聯絡勢利。得以與當朝皇帝重續家譜,在眾軍伐中獲得正宗的地位;正是這樣的連接,才使到處流浪的劉備與顯赫的軍閥劉表劉璋以兄弟相稱;也正是通過宗族關系,劉備才得以暫棲荊州,并最終完成霸業。由此看來血緣的唯一原則并沒有因結義而被打破。劉關張盡管在桃園實現結義,這種異姓結為兄弟的所謂結義,實質仍然是在打破血緣的自然法則的基礎上所建立的適合于社會需要的一種變通的方法。現實需要才是這種類血緣團體得以建立的最大動力。
所以,當劉備要把皇帝傳位給諸葛亮時,嚇得孔明趕緊匍匐在地,痛哭流涕,叩頭如搗蒜。那不是感動,而是他在劉備有力無力如游絲般的話語中,聽到了死神的腳步聲。